“这双手磨破过37副手套,也敲出了20项专利。”日前,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的郭康举起手掌,指节上的老茧与工作室里的智能巡检设备形成奇妙呼应。这位从地下电缆隧道走出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,如今带领团队推动着电网数字化转型。他的成长轨迹,正是公司“工匠培育星火计划”(下称“星火计划”)赋能一线职工的生动注脚。
近年来,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启动“星火计划”,针对不同职工的特点搭建成长平台,通过系统化、精准化的培养机制,破解一线职工成长瓶颈,激活工匠人才创新活力,让“每个工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‘助燃剂’”。
“星火计划”以三个平台为骨架:工匠协会让技术骨干抱团成长,“揭榜挂帅”平台为创新项目匹配资源,工匠技能提升站则成为绝技传承的课堂。配套的“三项工程”更具深意:“匠星选拔”建立分级储备库,像郭康这样的青年被纳入“雏雁”培养计划,配备“理论导师+实操教练”双指导;“匠火传承”通过师徒结对传递匠心,王鑫等技术骨干正是在20起疑难缺陷攻坚中练出了“模块化检修法”;“匠力释能”则鼓励职工将技能转化为成果,51岁的吴灏便是在这个平台上,既带出3名省技术能手,又学会了无人机巡检,与徒弟共同研发出填补省内空白的高压开关柜智能作业机器人。
对郭康而言,改变始于2019年的京津冀技能竞赛。工会为他制定了“白加黑”特训计划,白天在电缆井里练习检测,晚上通过工匠技能提升站的在线课程攻克理论难点。半年后,他带着记满3本笔记的“秘籍”斩获二等奖。更关键的是,公司随即让他牵头高压电缆精益化管理平台建设,成立5人研发团队、专项经费支持接踵而至。“以前觉得创新是专家的事,没想到工会给了我们一线职工试错权。”如今,他创新的“移动巡检+集中监控”模式让故障处理效率提升40%,13名徒弟中7人已晋升职称。
这样的蜕变并非个例。在“星火计划”推动下,变电检修中心的王鑫从“实操高手”成长为“革新尖兵”,他的“模块化检修法”让变电站停电时间缩短6小时,带动团队拿下23项专利;带电作业中心的吴灏则打破“老工匠难学新技术”的偏见,在“新老互学”中完成从“扳手专家”到“智能设备操作者”的跨越。
截至目前,“星火计划”已培育78名各级工匠,收获国家级创新成果奖1项、省部级32项,专利100余项,超80%的参与者实现技能等级或职称晋升。“‘星火计划’不仅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,更构建了‘精准识别—系统培养—价值转化’的闭环体系,通过‘一人一策’的定制化培养,让青年职工突破成长瓶颈、中年骨干迸发创新活力、老工匠跟上时代步伐。”该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说。
(河北工人报记者高超 郑荣玺 林峰)
富利证券-富利证券官网-股票查询网-杭州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